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,我们要敢于、乐于、善于到“田野”去,在“田间地头”做实做细基层调研“大文章”。
调查研究要深入“田间地头”。调查研究,顾名思义就是要到实地开展调查,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研究。调查研究的目的,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,也不是为了“景点打卡”和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而是为了更好解决当下时代难题。要“沉浸式”地走到基层一线,敢于到矛盾多、困难多、问题多的地方去,亲手收集材料,亲自分析研究,客观地考察每个人、每件事,探索调研对象的本质,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。只有深入“田间地头”,才能够获得直接、生动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。
调查研究要跳出“思维定式”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,一方面要带着问题去调研。要事先做好“文献综述”,梳理前人调研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结论,在此基础上再带着问题去调研,使调研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另一方面要带着问题回来。要跳出预先设定的问题框架,打破“调研提纲”的束缚,摒弃经验主义、主观主义,不仅是为论点找“论据”,而是应该多走到问题的背后,多挖掘问题的本质,多运用逆向思维和换位思维,挖掘调研对象真正所思所想,才能将问题“连根拔起”。
调查研究要倾听“群众呼声”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社会发展的亲历者。调查研究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、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努力方向,真正做到听真话察实情,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,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、同吃一锅饭菜,把群众的“酸甜苦辣”尝一遍,把群众的“喜怒哀乐”弄清楚,把群众的“急难盼愁”记心底,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,从而在调查研究中获得准确认识,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使决策部署更符合基层实际。
调研成果要真正“开花结果”。调查研究要把“调”和“研”充分结合起来,两者共同发挥作用,调研成果才能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一方面要边调查边研究。调查的原始材料具有碎片化和感性的特征,需要反复地对比、鉴别、提炼,进行系统化、条理化、结构化的分析研究。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调查资料,发现新情况、新问题,使之成为调研成果的创新点。另一方面要边研究边运用。不能把调研报告的完稿交差当做调查研究的终点,调查研究是否真正有效,还需要交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,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问题、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。
当下,我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作为调研人员不能盲目当“跟风者”,要带着问题去基层寻找答案,把调查研究当成是谋事之道、成事之基,把调研结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举措和使命担当。(作者系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钱娟)